水產養殖供暖黑科技,比傳統鍋爐節能60%,引領革命式突破?發表時間:2023-02-01 15:59 冬季養殖好幫手!以1噸水加熱1次(15℃-45℃)所需費用為例,該設備制熱效率達到450%,費用原料僅為4.65元,比傳統鍋爐節能60%。 近年,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率先淘汰水產養殖煤炭鍋爐供熱模式,推動了全國水產業應用熱能變革式發展。自2019年以來,國家多部委陸續發布有關地方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等文件,各地開始陸續出臺方案,落實整治污水排放,地熱采用等措施。 綠色環保成為水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熱電聯產機組開始替代傳統熱能供應。尤其是,在2030年,中國要實現“碳達峰”,全行業都將面臨“減碳”壓力。傳統的粗放型、損耗型的養殖設施加速進入升級換代的賽道,不符合發展需求的供熱技術面臨淘汰。具備長遠目光的企業和養戶,將設備需求瞄向更高效、更環保的“黑科技”。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納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的海水源熱泵機組,比傳統鍋爐節能60%,產熱功率可以“一份電4倍熱”,以高新技術突破傳統供熱模式,大幅度緩解水產業能源緊張問題。該技術有望成為水產業環保生產的革命式突破。 革命性新技術突破 海水源熱泵機組是一種以海水為熱源的冷暖系統裝置,將地球表面淺層水源中存在的大量低品位熱能收集起來。該技術可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 ![]() ![]() 在我國沿海水產養殖業,蝦苗培育、工廠化養蝦、高檔海水魚養殖等,需要時刻保持池內水恒溫。尤其水產養殖空間日益壓縮的情況下,工廠化養殖呈現出更可觀的市場空間,有效的恒溫技術能打破延長周期,打破傳統氣候形成養殖局限,大范圍提供池塘生產力。 在國家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的引導下,高效、綠色、環保的供熱技術在水產養殖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事實上,我國海岸線總長度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有取之不盡的海水資源,因此海水源熱泵機組能在沿海地區廣泛應用。 與此同時,海水源熱泵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緩解能源緊張、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動節能環保都有著積極意義,市場潛力可想而知。 1份電4倍熱,節能60% 在現實應用中,熱泵機組并不是直接給養殖用水加熱,將經熱泵機組變熱后的水運轉,經過鋪設在池中的輔助設備,用熱傳遞的原理使養殖水體慢慢升溫。熱泵機組提供熱量和冷量,可實現完成海水的加熱和冷卻,達到低能耗、無污染的加熱冷卻效果,不消耗地下水。 符合目前我國能源環保的基本政策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以1噸水加熱1次水(15℃-45℃)所需費用為例,制熱效率達到450%,費用原料僅為4.65元,比傳統鍋爐節能60%。 項目數據: 蝦棚面積:0.57畝/張(為380平方米) 蝦棚水深:平均1米 水的密度:1噸/立方米 單個蝦棚蓄水量:380×1×1=380噸 天然氣鍋爐能耗費用:15.2元/噸 節省費用:15.2-4.65=10.55元/噸 海水源熱泵能耗費用:4.65元/噸 單個蝦棚天然氣鍋爐能耗費用:15.2×380=5776元 單個蝦棚海水源熱泵能耗費用:4.65×380=1767元 單個蝦棚節省費用:5776-1767=4009元 50個蝦棚節省費用:4009×50 ≈ 20萬元 用納鑫海水源熱泵機組取代燃煤鍋爐加熱養殖小棚蝦節省電耗60%以上,每棚蝦加熱一次可省能耗4009元/次,20個蝦棚可省8萬元,40個節省16萬元,50個節省20萬元…… 數年成本算下來節省相當可觀的成本,大大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系統能效。 工程案例 大連某海參養殖基地 |